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成都市成华小学探索构建三大体系,系统实施“德美融合”教育

成文        2023-05-06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 >中小学

《教育导报》讯(成文)近年来,成都市成华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新时代德育综合改革,构建“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时育人”大德育“生态圈”,率先在成都市成华小学探索实施“德育+美育”融合教育试点。成华小学创新“德美融合、五育并举”路径,构建“尚美”课程体系,打造真实学习、善行养成、美感习得的育人空间,推动教育质量、育人水平、学生素养“三提升”。

一、课程、教学、教研三维聚力,构建“德美融合”育人的支撑体系

构建“五育融合、立德树人”的课程体系。打造“尚美教育”品牌,构建“尚美少年”成长课程体系,创新研发“塑造品格之美”“发现文化之美”“体验劳动之美”“强健身心之美”“交流人文之美”课程集群,深入开展“红色先锋活动日”“幼小衔接体验周”“毕业课程实践月”等主题活动,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构建“馆校融合、培养四爱”的教学体系。以“家国情怀”为内核,打造微型文化教育馆10余处,将百年党史融入教育教学,构建“校园—乡土—川地—家国”教学体系,培育学生爱学校、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创新岩彩画、原版版画、纸艺、麻线编结等艺术形式,原创七个系列上千幅作品,生动呈现校园生活之美、乡土自然之美、巴蜀民风之美、中华文化之美。

构建“以研促培、以研兴教”的教研体系。基于区域智慧教育平台,建立线上线下“区+校+年级”三级教研制度,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组建校级“德育教师发展共同体”,通过“教师工作坊、影子培训、新名结对、课改攻坚”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德美融合”教学研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学校持续开展9轮10余项美育课题研究。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构建“德美融合”育人的支持体系

找准校校联动“契合点”。依托“成华—新都—大邑—金堂”市级教育联盟,建立校际“德美融合”互联互助机制,做好发展规划、制度建设、队伍资源、观课指标、文化建设、品格课程“六个统筹”。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整合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教学校等9所院校资源,深化互动合作,探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不断探索融合教育新路径,聚焦教师特教、心育等能力提升培训,促进教育走向公平、优质、均衡。

构建家校联动“朋友圈”。强化家庭教育在德育美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区域家庭教育资源库和讲师团,构建3个意识、6大能力、9类课程、18个成长点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指导家长培育和美家风,传承厚德家训;拓宽家校联系渠道,依托QQ、微信等平台,构建班主任与家长“一对多、点对点”式“朋友圈”,深入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尚美家长评选”等活动,实现家、校同向发力、协同育人。构建“多维育人共同体”,深化“校—级—班”三级家委会建设,深入推进“校级家委会管理制度”“家长一日驻校制”“家长开放日”“社区体验日”“社区资源进校园”等落实落地,提升家长学校育人质量,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打造社校联动“体验站”。聚力把“德美融合”由“小课堂”引向“大社会”,建立艺术工作坊,开启家校社群团服务。依托成都自然博物馆、大熊猫繁育基地、东郊工业文明博物馆等资源,打造全市最大的青少年校外体验式实践基地,开发设计“以德立身、以美怡情”系列研学旅行课程,组织小学生上万人次走进各类体验站,开展科创体验、艺术交流、素质拓展、劳动教育等活动,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双赢局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观。

三、运行、评价、激励三阶发力,构建“德美融合”育人的运行体系

健全德美并举的运行机制。坚持教育规划优先安排、投入优先保障、资源优先匹配,深入贯彻落实《成华区中小学德育美育工作二十条》,制定德育、美育工作的“路线图、施工图、行动图”,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进一步促进德育美育协同运行。

健全德美并重的评价机制。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立体交互、互联共通的“多方参与”评价机制,聚焦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幸福“四维指数”,研制《尚美少年三级成长指标》《尚美少年美术素养评价标准》等评价标准,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纳入指标考评,开展“美德少年”“劳动小能手”“学科之星”评选,采取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共同参与,实施表现性、增值性、多元化评价等方式,实现学生品德发展、审美发展。

健全德美并行的激励机制。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加速德美融合教育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尚美明师”“最具影响力班主任”“德育学科带头人”等评选,激励德美教师专业成长。

编辑/一审:殷樱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