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居家爱相伴 亲子共成长

实习记者 马晓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2-09-17
当前位置:首页 >家教

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孩子们线上开学,家长们居家办公,面对这额外获得的亲子时光,则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如何缓解疫情之下不安、焦虑的情绪,向孩子传递平静和温暖,在朝夕相处中更好地陪伴孩子学习与生活,是不少家长关心的问题。对此,记者采访了几组家庭,分享他们居家学习生活中的亲子相处小妙招。

学会放手,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鲁之薇和妈妈一起画画.jpg

       “她自己有一个日程表,上面写着自己每天要做的事。”鲁之薇的妈妈袁源说,“我们会根据学校给出的‘学习任务单’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个专属她的每日计划,其中有她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也有她喜欢的活动安排。”今年9月刚刚步入小学二年级的鲁之薇,是一个喜欢阅读与美食,性格活泼开朗的小女孩。据妈妈说,尽管学校没有布置网课的视频学习,但设置了很详细的自学任务给孩子,在制订“每日计划表”时,她会和孩子一起明确具体的任务,并贴在墙上,孩子每完成一件,就会自己去打个钩,便会很清楚自己一天的任务完成情况。

“小孩是可以独立完成课程学习的,我们的任务是帮她复核和提交,然后转达老师的建议给她。”袁源说。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就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对鲁之薇而言,喜欢的事便是阅读。从亲子共读,到主动提出想自己看书,书中的世界对鲁之薇总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她看的书包括故事类、科普类、侦探类,也有一些经典的拓展读物。购买书籍时,我们会一起讨论,她推荐的一些书,如果我俩商量后都觉得有必要去读,我也会买给她。”袁源说。

《故宫里的大怪兽》是鲁之薇最近非常喜欢的一套书,书中的小学生与故宫里的神兽们交上了朋友,并与它们一起经历了许多惊险又有趣的故事。袁源说,读了这套书以后,女儿就一直很想再去故宫看一看,实地考察书中的那些场景和她脑海里的场景有什么出入,但因为疫情的原因,一直没有去成。虽然疫情束缚了外出的脚步,却拦不住一颗充满想象力的童心。除了读书,居家期间,鲁之薇最常做的事是和妈妈一起“读诗想画”。“日照香炉生紫烟”在鲁之薇的图画中便是山尖紫色的云霞环绕着一轮圆日,“为什么会是紫色的烟?”疑问自然地提出,接着母女俩便会一起学习拓展其中的原理。“边读边画的方式让孩子能更容易理解诗文的意思,想象到诗中描绘的画面。”袁源说,“我们俩在交流中,也会感受到想象力碰撞出的火花。”

尽管才7岁半,但鲁之薇不管在生活上还是思想上,都表现出了很强的独立性,这也源于妈妈的教育理念。“我觉得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渐渐远离父母、慢慢独立的过程。我们能做的就是更多地去放手,相信孩子,让她自己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在成长中看到自己想要追求的人生。”袁源说。

寓教于乐,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唐雨沫和爸爸一起练太极.jpg

“只有三个用来敲打的东西呀!”唐雨沫望向爸爸,“别急,等会儿你就知道了。”唐飞在客厅摆好由垃圾桶、可乐瓶和板凳组成的架子鼓,并安排女儿手拿筷子坐好。随着背后电视里摇滚乐鼓声的响起,唐飞戴上头盔变身第四个“敲打物”。父女俩很快随着音乐“躁”了起来,这个特别的架子鼓练习,让唐雨沫的音乐课课后作业完成得既充分又开心。

“这是孩子的课后小作业,老师要求孩子自己找几个瓶瓶罐罐来练习乐感、节奏感,我看她有点找不到感觉,就想着带她一起放开来感受音乐。”唐飞说。作为一个很有童心的爸爸,他的陪伴让孩子的居家学习生活洋溢着快乐的色彩。唐飞表示:“总以家长的身份去管教、压制孩子是行不通的,家长要转变角色,我大多数时候都以一个‘大哥哥’的感觉陪她一起成长。”

正上小学二年级的唐雨沫今年8岁,是一个练习太极三年的“功夫女孩”。练功是唐雨沫每天早晚都要进行的重要日程,不管春秋冬夏从不懈怠,疫情期间也是如此。“我要求她养成一个好习惯,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九点半睡觉,所有的事都是贵在坚持,慢慢地,好习惯就养成了。”唐飞说,“她必须学会自律、学会专注,我不会一直在她身边‘敲打’她,但从一开始我就会严格要求她养成好习惯。”正是如此,唐雨沫不仅能坚持规律的作息、专注地学习,还能有一股韧劲儿去完成有困难的任务,哪怕最初并不能顺利完成,也会耐心等待,直到看到自己的进步。“她最开始一分钟仰卧起坐只能做20个左右,我和她一起练习,大半年以后,她已经能做50多个,都超过我了,孩子特别有成就感。”唐飞鼓励女儿的同时,也引导她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要不断挑战更高的目标。

除了日常的学习和练功,看书也是唐雨沫居家时间常做的事。“我们会一人拿一本书看,这期间,我会要求自己不能看手机,如果一定要用手机,就到其他房间去,用完之后再回来。”唐飞认为,父母时刻都是孩子的榜样,希望孩子成长得越来越优秀,父母就要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她也喜欢看动画片,我是不反对的,但我带她看的动画片一定是有意义的,能带给人启发的。”不是无时无刻都带着学习的目的,但也不做无意义的休闲。玩归玩,闹归闹,怎样对女儿最有帮助,是唐飞心里的坚持标准。

尊重孩子,在平等交流中共同成长

杨俊希给妈妈介绍自己的创作.jpg

“孩子平时比较喜欢自己拼装乐高,比较复杂的乐高他也能自己完成。”杨俊希的妈妈汤雯倩说,“中秋节的时候,我们一起看晚会,当看到神舟十四号航天员时,他特别感兴趣,也很激动,就回到他的房间,用乐高搭了一个‘空间站’,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他的设计。”杨俊希今年8岁,是个很有创造力的男孩,不仅喜欢动手去做,而且很愿意与爸爸妈妈分享他的创作思路。

“这个中秋节,我们一起做了一个纸灯笼,灯笼基本成形以后,他又自己去美化了灯笼的外观。”汤雯倩说,“可能是突然有了灵感,他还做了一个瓷器瓶,给它涂色,后来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介绍自己的作品。”“它叫《七彩瓷器》。”杨俊希抢着说。

“我们之间最常发生的交流、互动就是听他分享和讲解自己的一些设计。”汤雯倩说,“有时候,我们也觉得孩子很厉害,天马行空,很有创造力。”面对热情满满的孩子,汤雯倩总是认真倾听、真诚发问,和孩子一起进行作品欣赏。

除了动手能力强之外,杨俊希还有一个爱好是从小就在练习的爵士鼓。疫情居家期间也没有放下爵士鼓的学习,不过在练鼓时,他和妈妈却产生了一些小摩擦。因为演示曲听起来和杨俊希敲出的有所出入,妈妈便认为他手上少敲了一次,而杨俊希则告诉妈妈谱子上就是这样,自己没有错。两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情绪也越来越糟糕,杨俊希委屈地哭了起来,妈妈也很生气。

情绪宜解不宜结,汤雯倩便去向孩子的老师求证,发现原来这是一个小误会,孩子并没有读错谱,妈妈听到少的那一次,是脚下踩的效果。“家长如果做错了的话,就要积极地向孩子承认错误,没有必要因为要坚持自己的权威,而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服软。”汤雯倩说,“当时老师告诉我以后,我就马上去向孩子道歉,然后也和他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有分歧,并向他保证在专业方面要相信他,不再瞎指挥,希望他可以原谅我。”妈妈诚恳的态度很快打动了杨俊希,他不仅没有再怪妈妈,而且把这首曲子练得格外好。

“这是一首很难的曲目,老师之前也担心居家学习只能靠自己,孩子能不能学得会,没想到孩子从那次小插曲后进步很大,不仅学会了,而且打得很流畅。”汤雯倩很欣慰,她的道歉也从某种程度上转化成鼓励,让孩子的学习更加有自信、有动力。

教师支招

居家时间,给家人更好的支撑

疫情之下,长时间的居家,使人们不仅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对家庭关系、学习安排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线上教学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度过居家生活,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课程教学与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杜娟给出了她的建议:

用一颗坚强的心,拥抱不确定性

在疫情大环境下,孩子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很多突然的、不确定的情况。此时有一颗坚强的心去拥抱这种不确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它表现为应对突发状况的不慌乱、对不适环境的容忍度和对美好未来的信任。疫情期间,一家人可以一起收看时事新闻,关注社会的变化,能够避免孤独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相亲相爱的家庭,有相互鼓励的力量

疫情期间,家人之间更需要彼此的支撑。换位思考,真诚地关心身边的家人,相互温暖,才能使整个家庭的磁场都是向上的。缓解情绪的焦虑和心理上的压力后,才能够积极面对居家的琐碎日常、线上学习。

计划宽松一点,执行严格一点

宽松的计划是指在居家生活中,不要紧绷着一根弦,将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以孩子的线上学习为例,学校会有成熟的课程模板供家长自由组合,家长可以灵活地调整和安排孩子学习、运动的时间。但执行要严格,包括听课和作业质量保证、学习习惯的纠正、问题的及时反馈等。

调动内驱力,鼓励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鼓励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事,对自己负责。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比如,“你都不需要妈妈陪着你。”“你自己都能够发现学习的重难点。”“你今天的书写比昨天更工整了。”等等,在不断鼓励中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