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陈晓波: 将阅读的种子带向远方

本报记者 何文鑫        2022-01-26
当前位置:首页 >人物 >教师风采

2021年学期教学结束,乐山市柏杨小学的陈晓波和14位老师便立马投入新年读书会的组织开展中,分享过去一年读过的好书与自己的阅读所得。读书会上,这群老师用信笺写下2022年的读书寄语,同时开盲盒选书籍,把这场新年读书会做得颇具仪式感。

000_【人物】乐山市柏杨小学语文教师陈晓波 - 4_读书会元旦读书活动中的合影(陈晓波提供)(6000×4000).jpg

柏杨小学“晓语读书会”元旦活动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6年,柏杨小学“晓语工作室”成立,致力于儿童阅读和语文教育研究。在领衔人陈晓波的推动下,师生一起读书、定期分享,“晓语读书会”逐渐成型。

几年过去,有的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找准了发音的节奏,让着急的父母惊喜;有的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信,认识到自己的潜力;有的教师觉得阅读让自己找到“真正的自我”,开展教学反思,找到提升专业能力的路径;有的人被点燃了“作家梦”,开始创作童话作品……

学校阅读的氛围起来了。

000_【人物】乐山市柏杨小学语文教师陈晓波 - 4_陈晓波(5811×3879).jpg

陈晓波(记者 何文鑫 摄)

充满仪式感的读书会

读书的渴望,来自陈晓波真实的需求。

从乡村学校到城区教书后,她明显感受到自己知识的欠缺。“上示范课时,别人评价,说要注重儿童视角。”陈晓波懵了,“啥是儿童视角?”去外校听课也是稀里糊涂的,知道人家上课上得好,但就是不知道好在哪里。

于是,陈晓波开始大量看书。由易到难,先抱着汪曾祺、曹文轩等作家的文学作品看,达到一定阅读量后,开始买专业书看,比如语文教育中整本书阅读方法类的书籍。“到了某个时候,就觉得不一样了,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陈晓波说,那之后文学类、科普类、专业类,来者不拒,往往觉得一套书中某一本好,就找来全套翻阅。

做课例时,她往往要参考好几种书,思考、发现“怎么教”,还加入了区里和乐山市的名师工作室,学习同行的阅读经验。

如何让更多教师参与其中?陈晓波想到了成立工作室,推广阅读。2016年,工作室有了12位老师。陈晓波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带动大家往深处走,比如儿童绘本,大家围绕主题读书,再一起分享和讨论。同时,每学期大家选定一本书,深入阅读与做笔记,期末了再开读书会。

在书店、在水吧,大家聚在一起,品茶闲聊,成了一群老师的精神聚餐。

000_【人物】乐山市柏杨小学语文教师陈晓波 - 4_读书会成员一起读书(陈晓波提供)(2173×1449).jpg

000_【人物】乐山市柏杨小学语文教师陈晓波 - 4_在书咖读书的柏杨小学学生(陈晓波提供)(3110×2073).jpg

“晓语读书会”活动记录(陈晓波提供)

世界读书日,他们收集大家读书的收获,与全校师生、家长分享;“期末给大家颁发‘点灯人’奖状。”陈晓波说;新学期开学,老师们分享假期读书所得,同时还要给学生推荐书,读书的氛围一层层荡开。

学生的读书会则是一周一次,以低中高段循环的方式进行。老师带着学生围坐在一起,介绍最近读过的书,或一起读。低段以讲故事、表演等为主,重在乐趣;中段以作家系列或主题为主,和孩子聊书;高段以交流、讲坛为主,孩子们就某部作品或者主题、作家、历史等做讲述和评价。

阅读也不拘于固定的形式。工作室的老师会在自己班上读书给孩子们听,带领班级开展读书活动;陈晓波自己在班上坚持开展师生共读活动;有时就阶段性教学难题,老师们一起找资料阅读,一起磨课。

“读多了,看待世界的眼光就会不一样”

陈晓波长于农村,有5个兄弟姐妹,父母为了孩子上学已经付出了巨大的辛劳。况且,乡村也无图书资源,陈晓波没有形成读书的习惯。一路从读书到工作,她也没有形成主动阅读的意识,直到被工作和生活困住。

在大量阅读中,陈晓波慢慢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局限。

000_【人物】乐山市柏杨小学语文教师陈晓波 - 4_陈晓波经常读书给学生听(陈晓波提供)(4252×2838).jpg

陈晓波经常读书给学生听(陈晓波提供)

“读多了,看待世界的眼光就会不一样,对人性人情都多一份理解。”陈晓波说。尤其是当了副校长后,她觉得正是读书让自己豁达,懂得包容,在团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他老师也多有相似经历和阅读体验。

不少上示范课、参加赛课的老师,评价环节知道自己的不足,事后首先想到的是要去读什么书。教师张建容喜欢写作,和大家一起阅读,出了专著后又开始写系列童话故事。

体育老师强勇军也来找陈晓波交流阅读,让她大吃一惊,“糙汉子原来这般细腻。”强勇军告诉她,工作后总觉得脑袋空空,是阅读让他感到生命的充实和教育的美好。

有人质疑,每学期或寒暑假让大家都读一本书,可能会有老师把书带回去塑封都没拆,是不是浪费资源?陈晓波不这样看,因为每个人的视角和个性不一,阅读所得就不同。

“有人在读,有人在分享,就会将种子带向远方。”她说。

去年9月,陈晓波到峨边县勒乌乡中心小学挂职,帮助学校教师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学校年轻教师多,成长欲望强烈。陈晓波鼓励他们多阅读,在挂职的3个月内,每月与他们共读一本书,同时鼓励教师带着学生读。她经常把柏杨小学微信公众号上关于阅读的推送转给结对教师,还为当地学校示范整本书阅读课课例。

挂职时间不长,陈晓波希望以阅读为突破口,为勒乌乡中心小学留下持续生长的种子。在她的推动下,柏杨小学组织学生捐出看过的几千册图书,送给勒乌乡的同龄人。

“读书就是厚积薄发”

不少乐山其他学校的老师好奇,平时教学、生活琐事或课堂学习已经够累了,柏杨小学的师生哪来的时间和精力持续阅读?

陈晓波认为,一群人在一起读,共同营造了一种阅读的氛围。并且,阅读不是负重,教师在读书中懂得尊重教育规律,并付诸于实践,教学能力也上去了。学生受教师、家长阅读的影响,跟着看书,他们的言谈举止“气质都不一样”,一块块读书、演讲、征文的奖牌也随之而来。

000_【人物】乐山市柏杨小学语文教师陈晓波 - 4__DSC7251-6(6016×4016).jpg

陈晓波走在校园里(记者 何文鑫 摄)

6年间,柏杨小学的阅读空间一直延伸。“晓语读书会”的老师们带着学生创办校报《小柏杨》,后来还与乐山市广电报合作出版。每年读书节,全校举办 “跳蚤书市”活动,让书在校内“漂流“。

“读书就是厚积薄发。”陈晓波说,读的时候并不觉得,但自己备课或者讲座时需要,脑中就会蹦出一些看过的东西。

这种积累体现在所有读书人身上。

女儿读初中时,陈晓波就给她当朗读者,慢慢地由不习惯到粘上妈妈的声音,母女之间交流也多了。班上的学生也是,时间长了,陈晓波给他们读过的、推荐过的书自己都忘了,但变化却如春风潜入夜。好些初中学生返校时说,他们老师推荐的书,不少是他们小学就看过了。

曾有一个学生,他妈妈总是抱怨孩子拖沓和懒散。在一次聊天中,她得知陈晓波给女儿读书的做法后,天天坚持陪孩子阅读,一起晨诵,并通过微信给陈晓波打卡。家校携手,一年下来,孩子读的书越来越多。妈妈也不再焦虑了。

另一个学生,一年级学拼音时,老发不出“zhi/chi/shi”,陈晓波就鼓励家长让孩子天天坚持大声朗读。某天很早,孩子妈妈就给陈晓波打电话。

“晓波老师,晓波老师……快看娃娃的视频,他终于能念对发音了。”

挂了电话,推开窗户,一阵舒畅的晨风。

编辑/一审:郭路路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