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学校动态丨巴中市巴州区四小:聚焦“双减” 多点支撑 为减负提质赋能

李光珍 李海蓉 李政        2022-01-18
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策划 >聚焦“双减”落地

1.png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双减”意见的公布,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战略部署。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工作,巴中市巴州区第四小学校(巴中市巴州区晏阳初实验小学)结合“五项管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品质塑魂、潜质赋能、体质强身、慧质筑基“四质工程”为抓手,以“质效双增”为目标,按照市区教育主管部门部署,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多点发力求突破,托举“双减”落地落实,书写学校“双减”答卷。

18.png


学校文化理念宣讲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为“双减”提升内涵

文化是学校建设、发展的灵魂。巴州区四小结合学校实际,以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大爱”精神为载体,不断丰富、发展和践行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围绕“心向世界,人如朝阳”的主题文化,“向阳而生,大气有为”的价值文化,“明亮生长,温暖同行”的行为文化,以培养“成长有温度,生命有广度的现代小公民”为目标,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唱响“双减”主旋律,助力“双减”落地开花。

19.png

青年教师课堂展示

22.png


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暨党史教育专题会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为“双减”增强内力

减负提质增效,离不开一大批高素养教师的支撑。学校着力培养“教中有育,大爱无痕”具有“大先生”意识的“信仰高、修为深、学识实、育人智”的教师队伍。以“三学”(定制学、跟岗学、自主学)、“三比”(比师德师风、比教学技能、比教学业绩)为载体,通过礼仪培训、技能大赛、课堂展示、名师引领、主题教育、党史教育、听授党课、五四青年团队、七一表彰、教师团建、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培育五有(有胸怀、有视野、有智慧、有规划、有功效)和五型(学习型、思考型、务实型、创新型、专家型)的名师队伍,教育引导教师依法执教、依法从教,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持续开展教育“三乱”治理,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20.png

道德与法制课


3.png

教研组长课程研讨会

注重课程文化建设,为“双减”丰富载体

有深度、有广度的课程建设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的重要保障,在“双减”下,依据国家教材,学校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本课程、德育课程、活动课程、微课程为落脚点,努力构建内涵丰盈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科课程”标准化、规范化、校本化,为“双减”赋能。“德育课程、活动课程”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体育课程、美育课程、劳动课程”学校内外有计划、课堂内外有实施、师生内外有评估。

4.png

家长会

5.png

常态推门听课及课堂作业评价


8.png

课后服务手工制作社团

注重课后服务建设,为“双减”添色助力

学校通过校微信平台、班级群、宣传单和宣传栏等形式宣传“双减”“五项管理”及课后延时服务等政策,加强宣传引导,在思想上统一教师和家长的认识。定期向家长宣传睡眠对学生身体发育以及学习的重要性,提醒家长不盲目给孩子跟风报班、参加课外培训,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和实施“基础+提升+拓展”的作业设计策略,满足学生作业个性化需求,从作业时间、作业内容、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创新作业形式,将作业的基础性、梯度性、巩固性、拓展性全面结合,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校对课后服务进行顶层设计,在课程设置上,落实课后服务“5+2”,保证每天下午课后服务时间2小时,1小时作业辅导+1小时特长兴趣活动,切实落实“五项管理”规定,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开设课内外阅读、英语、艺术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立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督导组,定人、定标、定时深入班级,督导结果记入教师个人师德档案,纳入年度考核,确保“双减”工作在学校落实落地。

9.png

录像课观摩教研活动


14.png

素质拓展活动

17.png

联盟学校“校际联动·融合发展”研讨会

注重特色活动建设,为“双减”多点托举

积极开展高效课堂构建活动,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场,不断开展课题研究、教材分析、教研沙龙、名师讲座、课堂展示、师徒结对、送课下乡和“走出去、请进来”多元化、全员式的校本教研;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五育并举”活动。通过主题升旗、艺术体育、科技创新、安全卫生、阅读展示、综合实践等特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积极推动“校际联动·融合发展”,“校际”是主体,“联动”是方式,“融合”是路径,“发展”是目标。建立联动机制,开展联动活动,多点推动“双减”城乡教育共建、共享、共育、共进、共发展。通过优势互补、互相协作、共同提高,达到“双减”背景下的校际联动形式深层化、多元化,实现校际学习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教研探究共同体,学生学习共同体、“互联网+”教育共同体。

23.png

(李光珍 李海蓉 李政)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