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大家谈丨“双减”之后,家庭教育“加”什么?

王莉        2021-12-24
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策划 >聚焦“双减”落地

“双减”是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双减”之下,当孩子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了,其实家长的责任需要回归。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孩子“加”些什么?

加运动和睡眠,有健康才有一切

“双减”政策指出,要“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其中,“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回望过去,“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的现象一度持续了很多年。多少孩子常常熬夜刷题,周末一大早,睡眼惺忪就要去补课。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如果长期睡眠不足、熬夜、睡觉质量低下,对身心健康的伤害是极大的。“双减”之后,家长们应该少给孩子报一点培训班,让孩子晚上可以早一点睡觉,辛苦上学一周之后还可以利用周末时间睡个懒觉,把睡眠还给孩子,有健康才有一切。

此外,抑郁症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大的健康杀手之一。更让人担忧的是,近年来,中小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逐年攀升。这和孩子学业压力过大、业余时间不足、运动习惯不良等因素密切相关。还好,“双减”之下,孩子们的业余时间多出来不少,能够从容地投入到运动中去,健康状况有望改善。

运动只是增强体质吗?不,脑科学大有文章。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院士经多年研究指出,动动身体长大脑。每天进行30分钟(最好45分钟)能够加快心跳的有氧运动不仅能增强肌肉,拉伸韧带,而且有利于大脑发展。当我们活动身体的时候,神经可塑性就会得到提升。我们能够记住更多的东西,大脑中生长出更多连接,并且这些连接能够得到巩固和加强。“运动改造大脑,体育提升状态。”课余时间,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开展体育运动来给孩子减压,教会孩子锻炼身体、热爱运动,练就一个强健的体魄。只有当孩子身心健康、状态阳光,他才能在求学之路上打好持久战。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每天晚上拿出半小时和孩子一起运动,进行家庭体育锻炼。我相信,有了好状态为基础,其他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加阅读,会阅读才有精神成长

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曾说:“阅读是让孩子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对儿童来说,儿童时期的阅读和教育相关,一个没有阅读的家庭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是的,一个没有阅读的童年是苍白的。

“双减”政策实施后,孩子多出来很多课余时间,这时候家长可以陪伴、带领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阅读。有些孩子可能很会刷题,但是未必会阅读、爱阅读。反过来说,如果连阅读都不会的孩子,学习和考试容易有障碍;不爱阅读的孩子,从长久来看,身心发育也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无论从学习的角度,还是从孩子的精神成长角度而言,阅读能力都是“双减”之下家长应该给孩子补上的重要能力。

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呢?可以从“每天半小时”的阅读做起。家长需要放下功利心态,放松心情,每天坚持拿出30分钟和孩子一起打开一本纸质书。以孩子为主导,尊重孩子的兴趣,遵照孩子的节奏,让孩子做阅读的主人,他会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

加闲暇,有空间才有无限可能

曾几何时,多少孩子被形形色色的培训班剥夺了闲暇时间,剥夺了休息权、游戏权。如今,“双减”政策明确了“要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家长应该把闲暇还给孩子,让他们去游戏、运动、看书、发呆……

“闲暇”一度被一些家长认为是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这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假期里整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心中十分焦虑,总担心孩子的时间被浪费了,于是就用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特长班把孩子的时间占得满满当当、严丝合缝。陶行知曾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家长要舍得给孩子留出闲暇,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宽松、自由里去自在地观察、探索、提问、思考……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力才能得到保护和培养。

只有在放松、自在的状态下,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和发挥,他才有发展好奇心的肥沃土壤。现在的孩子最缺什么?他们不缺金钱,不缺物质,不缺知识,最缺的就是闲暇,很多孩子连发呆的时间都没有。脑科学的研究发现,发呆是大脑的默认状态,健康的大脑需要时不时回到默认状态来“充电”。如今,“双减”政策的落地,孩子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了,课余时间更多了,家长应该把这些空出来的时间还给孩子,让他们恣意地去奔跑、玩闹、说笑、发呆、闲聊……只有这样,孩子才有收获无限可能。

加劳动,爱劳动才能自立

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很多孩子除了学习,似乎拿不出时间参加家务劳动了,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都可以慢慢来。一些孩子因此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多么可悲!

家庭教育的成功标准不在于孩子多么会考试,而是至少要让孩子做到自理、自立、自信。而爱劳动能让孩子更自立、更自信。让孩子平时多参加各种劳动,不仅能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还能给予他们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不仅让我们懂得珍惜生命、学会感恩、学会思考,也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当大家宅在家中,家政、外卖等都不上班的时候,如果一个人连做饭、洗衣、收拾屋子都不会,他的基本生存就都成了问题。

“双减”之下,请家长给孩子安排一些家务劳动。比如,带孩子一起去菜市场买买菜,能让孩子了解民生,学会理财;让孩子给家里的宠物喂食、洗澡,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让孩子做做菜、洗洗碗,孩子能从这些生活小事中感受到人生乐趣和自我价值;让孩子负责垃圾分类,孩子能在劳动中提升环保意识……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劳动教育,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补上劳动这一课。

“双减”后,家长应该给孩子“加”什么?其实加的东西很多,比如,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生活习惯、人际交往能力等等。只要家长回归家庭教育责任,多陪伴孩子,给孩子“补”上阅读、劳动等能力,一定能让孩子终身受益。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