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高慧兰:“剪”出一片天地

本报记者 郭路路(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1-03-11
当前位置:首页 >人物 >教师风采

高慧兰为国培教师讲解剪纸技巧

3月5日,一个春日的下午,成都市新津区职业高级中学图书馆略显嘈杂,剪纸和绳编两节传统文化课同时进行着。上绳编课的学生比剪纸课的学生多了将近两倍,高慧兰的语调和风细雨,一时间,剪纸课这边就没那么热闹。但高慧兰从容地一边解说,一边操作,只见她手中的剪刀在一方红纸上随意地转了几个弯,一个立体的四面“春”字就矗立在她的手中,顿时,学生们眼睛一亮,纷纷发出惊叹,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接下来的课堂中,学生再没被隔壁的绳编课分神过。

就是凭着一把小小的剪刀,新津区邓双学校教师高慧兰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成长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手工画类),她的剪纸作品也从学生的书包里走出来,走出了校园,作为公益广告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走出了国门,作为对外交流的名片,飞到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多地展览。剪刀开合下,绽放的不仅是纷繁花样,还有高慧兰的开阔天地。

转折——从语文老师到美术老师

然而,从1988年初登讲台开始之后的20年内,高慧兰教的都是小学语文。

从小,她就喜欢画画,看到妈妈裁衣服、剪鞋垫,耳濡目染之下,也喜欢剪纸。当了老师之后,剪纸依然是她的兴趣爱好。1998年,31岁的高慧兰因病做手术,在家休养了半年,偶然间,她到四川科技馆游览,买了一本讲剪纸的书,从这以后,“我就没有离开过剪刀”。术后休养期间,高慧兰就在床上边看书边学剪纸,技艺愈发精进。她把剪纸带入了课堂,用剪纸来装饰教室,学生表现好或成绩进步,她就把剪纸作为奖励发给学生。那时候,她班上学生的书包里,总会有几幅花花绿绿的剪纸。现在,当初那些学生已经三四十岁了,遇到高慧兰时,还会对她讲:“老师,你的剪纸还收藏在我的笔记本里呢!”

一次校内赛课,高慧兰突发奇想,说:“我一直上的都是语文课,这次展示一堂美术课。”课上,她展示了自己的剪纸,同事们都知道她会剪纸,但不知道她能剪这么好。校长说:“从来没有见过剪纸是这样的。”

2008年,高慧兰所在的原邓双镇中心小学和邓双镇初级中学合并为邓双学校。学校规模变大了,全校有36个班,美术老师却只有一个。当时的校长就想到了高慧兰,问她:“你愿不愿意教美术?”教了20年语文后再转教美术,这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为了支持学校工作,也为了一直热爱的美术和剪纸,高慧兰回复校长:“我边学边做。”

学校专门空出了两间教室,给她做剪纸工作室。一方面,高慧兰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个“新老师”,抓住一切机会学习美术教学专业知识,观摩其他老师课堂;另一方面,她充分发挥自己的剪纸特长,带着学生一起探索剪纸的各种可能性。“小孩子很喜欢剪纸,上剪纸课比上绘画课还开心。”在她的带领下,邓双学校的剪纸特色越来越突出,成为了成都市剪纸特色学校。2009年,在成都市中小学生禁毒教育美术作品比赛中,邓双学校的6幅学生剪纸作品获得了成都市一等奖。

磨炼——从兴趣爱好到专业技能

2006年之前,高慧兰都是自己在摸索剪纸的各种技巧,每天上完课后,她就在家里练习,手背上都被剪刀磨出了老茧。机缘巧合之下,高慧兰接触到了成都著名剪纸艺术家陈世云。第一次到陈世云家里拜访时,她被震撼了,迎面就是一幅长达6米左右的剪纸作品《瑞鹤图》。高慧兰大开眼界:“原来剪纸能做那么大,原来剪纸还可以刻,原来剪纸还需要这些工具……”

高慧兰当时就表示要拜师,向陈世云学习。然而,老先生却没有立即同意,因为之前也有很多人要来学习,学到中途却觉得太辛苦放弃了,高慧兰说:“我一定能坚持。我真的喜欢剪纸,对我的工作也有帮助。”

她说到做到,之后三年里,每周,高慧兰都会从新津坐公交赶到双流,跟着陈世云旁边,揣摩师傅的构思、技巧,学习师傅剪纸工作的制作方法,有时还把师傅的画稿带回去,认真练习。慢慢地,陈老先生默认了她这个徒弟,高慧兰的剪纸技艺不断精进。

2010年,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一批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学校,进行民间剪纸在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传承与创新课题研究,高慧兰有幸加入了课题组。课题组对参与老师要求十分严格,三次没参加活动视为自动退出,定期还要有作品产出,高慧兰坚持了下来,跟着课题组参观其他学校,听课、上课、看展览、听讲座,像海绵一样迅速吸收,教学能力和创作能力飞速增长。课题研究过程中,她绘编了一本剪纸校本教材——《小剪刀·大世界》。2014年,这个课题顺利结题,并荣获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后又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高慧兰跳出了四季花卉、十二生肖、福禄寿喜等传统剪纸框架,把创作题材从民俗生活逐步拓展到了文明礼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形式也从单色剪纸逐渐向彩色剪纸和立体剪纸拓展。她创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剪纸12幅系列作品、学雷锋系列剪纸、成都市市民公约系列剪纸、校园文明系列剪纸、新二十四孝系列剪纸等入选成都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并在成都各个公共场所展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期间,高慧兰特意组织学员创作了一系列抗疫主题的剪纸,被海内外多家媒体报道。在她的手中,现代文化精神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通过剪纸这项传统艺术生动地展现出来。

“经常走到地铁里或街上,看到我的剪纸被印在展板上、墙上,我就觉得这些地方好像都是我的展厅,我会很开心。”高慧兰骄傲地说。

拓展——从小学到社区、大学、国际

高慧兰剪纸的题材越来越丰富,作品尺寸越来越大,名气与日俱增,她的课堂也不再局限于一方校园。

从2013年开始,高慧兰在新津区文化馆、社区教育学院开设剪纸兴趣班,吸引了一批民间爱好者跟随她长期学习。2017年,她参加成都市教育局主办的“能者为师——寻找社区好教师”大赛活动,课堂效果非凡,在一千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荣获比赛亚军,成立了“成都市社区教育名师高慧兰工作室”。

去年6月,新津区职业高级中学校长找到高慧兰,邀请她到学校开设剪纸课。学校开设有幼师专业,而且校长希望把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剪纸这个切入口十分合适。学校还特意腾出一间宽敞的教室,按照高慧兰的要求,装修成剪纸工作室和展览室,即将竣工。

除了邓双学校的美术课、文化馆和社区的兴趣课,高慧兰还在成都师范学院为参加市、省及国家级培训的美术老师们授课。

一开始,高慧兰接到成都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陈实的邀请时,她心里还有点打鼓,“他们都是大学生,而且是专业学美术的,我行吗?”第一次上课,高慧兰连PPT都不会做,就拿了自己编写的校本教材去,现场教老师们剪蝴蝶。讲完课后,高慧兰的那个暑假就坐在电脑面前,学会了做课件。同时,她开动脑筋,积极总结教学经验,每次上课前备好画稿,让受训老师们能迅速上手,短时间内感受到剪纸的奇妙。2014年,她以最高票被参培的老师们评选为“优秀指导老师”。

高慧兰的课堂还扩展到了国外。从2016年起,她就多次应邀飞往美国、加拿大、法国、马来西亚等地,举办个人剪纸艺术展,并开展公益教学,有效地传播了我国的剪纸文化。

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到剪纸大师到走出国门,看上去很幸运,高慧兰自己也说:“小心愿一个接一个地实现。”“以前希望有一个单独的办公室,后来做了美术老师,就有了两间美术教室,再后来,社区课堂多了,想有一个校外的工作场地,社区教育中心就联系到了我,作品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多,我又想把剪纸文化辐射得更远,就有去国外办展的机会了。”

但看似幸运的安排背后,是高慧兰数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和努力。自从做了美术老师后,她中午从来没有休息过,每天最多睡6个半小时,空余时间不是在学习,就是在构思、创作。有些图案繁复的剪纸,画底稿和制作要花费两个月的时间。无论是邓双学校的美术教室,还是社区教育学院的工作室里,都已经被她的作品填得满满当当。日常上课的前一天,她还要给学生绘制底稿,“我不喜欢重复的东西,每次课堂都要有新的收获。”

创作之外,高慧兰还不断探索剪纸的教学方法。剪了这么多年,她对剪纸的喜爱一如往昔,对教学的热爱也丝毫未泯,“教学是最幸福的事,我现在的一切活动都是为教学做准备。”今年,她53岁了,面临退休,她的新愿望是:“带几个学生,出几本画册,写一本剪纸教学的书。”

做美术老师之前,高慧兰的人生波澜不惊,成家、生女、工作、做家务,日子仿佛能一眼看到头,她一度觉得苦闷,“没意义”。开始做剪纸教学之后,她每天忙忙碌碌,家务事也做得越来越少,丈夫理解她,默默承担了家务,偶尔也会开玩笑地说:“你都不知道正常人的生活了。”她却觉得:“人生短短几十年,活着还是要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正是剪纸,让她开辟了职业和人生的新天地。所以,即使辛苦劳累,她也甘之如饴。

编辑/一审:郭路路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