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有滋有味”是日常课的底线

许大成        2020-12-07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

在推进新课改中,要求日常课都像示范课、公开课那样光鲜亮丽是不现实的,但日常课也有不可逾越的教学底线,必须自觉坚守。在这方面,日本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中的小林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在追求做好一年一次示范课“法国大餐”的同时,自觉过问柴米油盐,努力把日常课这一每日三餐都做得“有滋有味”。这里的“有滋有味”就是底线,它意味着日常课不能沦为没有营养的“平庸课”和“病态课”,而应成为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成长课”。在教育新时代,一堂促进学生成长的日常课底线至少包括“三不”。

1 .素养不能无。防止单纯的“知识课堂”,把向核心素养靠拢作为日常课的底线。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它的落实必须依托每天的日常课,否则,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师首先要提升教学理念,自觉接受核心素养的召唤,把握学科本质,努力把知识教学提升到素养教学。其次,教师要加强课标研读,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所教课程”与“课程标准”的“匹配”与“吻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把国家和社会对学生成长的期待,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使命,转化为教学实践中的价值选择和行为自觉。

2 .学习不能浅。防止单纯的“记忆课堂”,把促进学生思考作为日常课的底线。课堂以“学习”为本,学习以“深度”为要。苏霍姆林斯基十分反对机械浅表的“记忆课堂”,把“用记忆替代思考,用背诵替代对事物本质的清晰理解”看成是课堂教学的“一大陋习”。因此,教师要自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而教。要研究学习科学和脑科学的新成果,积极探索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科教学的新要求和新路径,创设直抵学生心灵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建构,从呈现知识的表面“意思”转向探索知识的深层“意义”,从而让学生在体验、探究和反思的活动中实现深度学习。

3 .主导不能缺。不能把“自主学习的课堂”降格为学生“自己学习的课堂”,把自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作为日常课的底线。在素养培育活动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智慧的提升,道德的进步乃至精神的升华,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既要主导有力,又要主导有方,自觉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导航者。通过启发和引领,打开教学的新视界,让教材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仅是一个“正确”的知识,更是一个需要践行的价值观,一个需要遵循的学科思想和思维方式,它“照亮”和“启迪”学生心灵,成为一种情不自禁的感动和感召,一种由内而外的唤醒和升华。

总之,培育素养让日常课有魂,深度学习让日常课有力,自觉主导让日常课有效。筑牢三条底线,有助于提升日常课的教学品质,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地课堂。


编辑/一审:夏应霞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