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放下焦虑,成为孩子的拉拉队长

记者 胡敏        2020-11-06
当前位置:首页 >家教

中小学半期考试临近,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培养孩子的路上,家长如何与学校老师合作,在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助力?孩子成长路上,家长要扮演好哪几种角色?11月2日,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汇源校区邀请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教研员李淑英为家长带来一场“同心协力家校共育”的主题讲座,李淑英针对学校前期调研的家长最关心问题,做了系统地解答。

家校共育关键:帮助孩子成为社会人

李淑英抛给家长一个问题:什么情况下,你一定会去找老师?有家长回答:有问题会找老师。李淑英分析家长找老师大多是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孩子生理上的问题,冷了、热了,是否有不适等;第二,孩子的学业成绩;第三,感觉孩子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比如孩子不适应某个老师,或者很喜欢的老师被换走了。学校和老师找家长,也主要是三个问题:第一,孩子是否能长期适应正常的学习;第二,孩子在学校能否融入团队,能否长期遵守纪律和规则;第三,孩子这一年能否长期地以正常方式与人交往,特别是同伴交往。

“家长和学校都是为孩子好,细分下来,彼此的视角和立场会有所不同。”李淑英认为,家庭更多地是从孩子个体的角度出发,而学校更多地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谈孩子。家校共育中,家长和学校双方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双方的立场有所不同。家庭的立场是站在孩子个体的成长,学校的立场更多是站在未来社会成员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发展。

我们的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成为一个社会成员。李淑英认为,一个人未来是否能立足,是否能发展,是否能真正获得幸福的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社会化,而他的社会化从他进入学校就已经开始。尤其是初中,这是孩子非常重要的社会化的关键期。“当家校发生矛盾时,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社会性的角度看待问题。”李淑英说。

“相互独立,彼此支持。”这是李淑英送给家长的八字箴言,家长最重要的不是当老师的助教,而是做好言传身教。2015年10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是: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和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其中,特别提到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什么是以身作则,家长真的懂吗?李淑英给家长们两个选项? A.榜样示范。 B.规则育人。大部分家长选了榜样示范,少部分家长选了规则育人。李淑英更赞同榜样示范的育人方式。“当我们把教育变成为孩子成长制定规则和标准,相当于我们成了孩子成长的天花板,只有我们亲身示范,相信孩子比我们做得更好,孩子才会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期待中变得越来越好。”李淑英说。

家长应扮演好孩子生命中的六种角色

李淑英认为,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家长要扮演好六种角色:物质供养者、精神供养者、爱的使者、人生导师、人生教练和拉拉队长。

物质供养者是最基础的层面。有些家长和孩子逐渐没有共同语言,沟通越来越单纯,他的关心聚焦到吃什么、穿什么、去哪儿玩,还有没有钱这些物质层面上的问题。当孩子进入大学,平时都不跟我们联系,需要钱了才会打电话,当我们老了需要孩子在精神上关心我们,却发现孩子只会买吃买穿给我们,就在于我们将亲子相处模式固化在物质供养者。

第二层是精神供养者。我们希望这个世界上有人能懂我们,了解我们,能走进我们的内心,能满足我们精神上的需求,孩子也在找能跟他精神相通的人。精神供养什么?尊重、理解、认可、赞美、鼓励、欣赏。要把三种感觉给孩子:第一,安全感。这是每个人的缺失性需要,如果缺了安全感,孩子以后会执著于此,不会产生其他的需要。第二,归属感。归属感是什么?归属感是有人、组织或团队喜欢我、爱我、接纳我、认可我、尊重我,成年人是不是也在找这种感觉,有人不断刷朋友圈,求关注、找存在感的同时也在找归属感。第三,价值感。价值感是对于团队也好、组织也好、个人也好,我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有能力的、有力量的。

第三个层面是爱的使者。家长都觉得自己爱孩子,但李淑英提醒家长,爱前面要加上一个定语——“无条件”,无条件地爱孩子。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持续性地给孩子安全感、温暖和力量。有家长习惯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我不喜欢你了,把你丢出去,或者对孩子报以过高期待,要考上多少名,爸妈才爱你。一方面,我们为了爱孩子可以不计辛劳甚至付出生命;另一方面,好像孩子达不到某些条件,这些爱又会随时被收走。

“好比我们用爱把孩子扶上了高楼,又因为条件没达到,随时可能把梯子抽走。”李淑英说,爱的品质,不是由施爱者的主观意愿和主观行为决定,而是由被爱者的感受决定。所以,爱的内容和爱的表达方式都要注意,要以对方能够接受、愿意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去爱他,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孩子。

第四个层面是当好人生导师。家长要看长远,切忌急功近利。当长远的东西和短暂的东西发生矛盾时,我们很多时候会只看重眼前,可是对孩子一生来讲,我们需要考虑什么真正对他人生有利。

人生导师导什么?

第一,正确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别用情绪去对待孩子,我们的目的是引导孩子更好地成长,所以,跟青春期的孩子最好在价值观层面对话。当我们用价值观去引导孩子时,会让他看得远一点,而非局限于一时一事,他会看清楚很多问题。李淑英举了一个例子,妈妈希望孩子一星期至少陪同买一次菜,孩子说“凭什么”,还讲了一大堆理由,妈妈不给孩子谈买菜这件事,而是告诉她,作为家庭的一员,要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孩子虽然不高兴还是跟着去了,后来还慢慢喜欢上了买菜。

第二是导人生规划。人生规划不仅限于职业规划,还包括孩子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有家长怕孩子早恋,闭口不谈恋爱、婚姻等话题,结果就是孩子自己去网上搜,反而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与其让孩子被误导,不如家长直接跟他谈。未来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在引导孩子进行人生规划时,可以做到“积极而不确定”,只要我们做了充分的努力,就有信心、有能力去面对未来变幻莫测的世界。

第五个层面是人生教练。就是训练孩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高二学生,遇到歹徒只会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直到被捅倒在地。而这个孩子人高马大,所处的地方也并不偏僻,周围还有人走动,他也没有大声呼救。遇到危险或者棘手的事,孩子是束手就擒,还是勇敢抗争,这需要父母精神上的鼓励和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第六个层面是拉拉队长。球场上除了球队的队员之外,经常出现的就是球迷和拉拉队。球迷看比赛是满足自己娱乐的需要,球队赢的时候,球迷欢呼庆祝,然而球队输球尤其是长期输的时候,有的球迷可能会反过来责怪球员。但是拉拉队不一样,他们的职责在于为球队加油鼓劲,所以球队赢了,他们为球队欢呼喝彩,球队输了,他们为球队鼓劲加油。李淑英告诉家长,马上就要半期考试了,你是球迷心态,还是拉拉队长心态,在看到成绩的时候,就知道了。

“马上就要半期考试了,家长、学生对于学习的焦虑可能较为集中,相信通过这次专家讲座,家长能更清楚我们应该担任的角色和职责,也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活动现场,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汇源校区执行校长周利就家校如何协作与家长们进行了沟通。

据了解,近两年,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汇源校区创新家长课堂形式,与锦江区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合作开设家长学习平台课程,前期通过问卷等形式调研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再匹配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家长课程。家长课程分为家长场和教师场,引导家长和教师理解对方的立场和心态,实现更有效的家校共育。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