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水果教授” 吕秀兰: 她的名字和“丰收”联系在了一起

李劲雨 本报记者 鲁磊         2020-09-10
当前位置:首页 >人物 >教师风采

“快来哟!上地里摘葡萄啰!”

“要得!来啰!”

站在地头吆喝的人叫李春霞,是广安市前锋区虎城镇茶花村的葡萄种植大户。今年,她家葡萄园的亩产达到了3000余斤,120亩纯利润约200万元。

而就在几年前,她和村里参与葡萄种植的贫困户曾一度颗粒无收,欲哭无泪。

“没有‘吕葡萄’,今天的日子就没得这么安逸哦!”说起从脱贫到致富的故事,李春霞和老乡们总是“吕葡萄”不离嘴。

“吕葡萄”是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水果种植专家吕秀兰,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她带领团队星夜兼程,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同时探索出“建立一个基地,浓缩成一个样板,成为一个看点和亮点,带动一方产业,辐射整个行业”的扶贫模式。

每年200多天“奋战”在四川水果产业,130天以上“扎根”深度贫困地区服务,今年56岁的吕秀兰,足迹遍布大小凉山、高原藏区、秦巴山区和乌蒙山区,她用脚步丈量巴山蜀水,用真心服务困难群众。

近年来,她先后帮助四川深度贫困地区发展起李子、葡萄、甜樱桃等特色产业,每年直接带动五千余人依靠水果种植奔向小康。

吕秀兰 3.jpg

增收致富找“吕葡萄”

同事们眼中的吕秀兰,“一心扑在田地上,要找她得靠‘逮’。” 每年2到8月,是水果生产的关键季节,吕秀兰每个月有20多天“扎”在乡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在她的生活中,“跑”是常态。

“都是春季了,茶花村葡萄枝没有花芽出现,大家心头慌得很,您来看看啊……”接到前锋区农业局经作站站长的求救电话,吕秀兰又“跑”了起来。

2012年,茶花村引进葡萄产业,动员贫困户种植葡萄,几经摸索,耐贮藏、耐运输、市场价格更高的“夏黑”葡萄成为全村主要种植品种。

但就在葡萄即将挂果的关键期,缺乏技术的种植户们照搬“巨峰”葡萄修剪方式,让把“夏黑”树枝上用来开花结果的花芽全部剪光,造成丰产期不开花、不结果实,果农面临全面绝收的惨况。

实地查看后,吕秀兰发现造成绝收的主要原因在于村民技术的欠缺,特别是对新品种习性、养护办法知之甚少。“夏黑”植株长势极强,栽植密度上限仅为150株/亩,而茶花村竟然达到660株/亩。“错误的操作不仅造成了生产成本增加,还会导致后期通风透光差、授粉受精不良、产量低、着色差、品质差、果品不成熟等一系列后续问题。”

为了避免村民因错误操作造成经济损失,吕秀兰索性在村里“驻扎”下来。在苗木栽植、保花保果、摘心抹芽、转色期、冬季修剪等关键时间节点,吕秀兰带领团队手把手指导果农,再让“大户”带“小户”,实现了技术推广全覆盖。

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吕葡萄”还根据当地环境特点发展酿酒葡萄和晚熟葡萄,为贫困户提供全程技术支持。

在吕秀兰及其团队的帮助下,茂县曲谷乡二不寨村5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一位贫困户年收入达18万元。她和团队研究的葡萄双膜覆盖避雨根域限制栽培技术辐射到凉山,助力西昌成为了全国优质晚熟葡萄基地。

如今,在四川各葡萄产区,“吕葡萄”的名声如雷贯耳。大家都说:“幸福生活不能‘等靠要’,增收致富要找‘吕葡萄’。”

试验田里种出“金果果”

“吕教授,试验田的效果好得很!”

“陈县长,这两天还要施一次钾肥,品质才能最好!”

和吕秀兰在微信上交流李子种植技术的是宜宾市屏山县的一位副县长。通过这样的对话,吕秀兰能对她的“试验田”进行实时“监控”。

屏山县位于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茵红李是农业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12万亩。为了引导果农对果园实施标准化管理,吕秀兰在屏山建立了茵红李核心示范区及标准化生产基地。

作为她的“试验田”,屏山12万亩果园中产出的不仅是水果,还有实现西南高湿丘陵地区水果增产的经验。

优质品种选育、土壤改良修复、精准肥水、保花保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导与试验示范……吕秀兰长年在“试验田”中埋头苦干,为的是探索出系统、科学、可供推广的技术规范,让更多人能从水果种植中走出“致富路”。

吕秀兰 1.jpg

7年前,吕秀兰带领水果团队在阿坝州茂县的“试验田”中,自主选育出新品种“羌脆李”,如今,这个优良品种在选育地种植面积达到了7.3万亩,并辐射到全省30个贫困县,推广率达63%,李子果变成了困难群众增收的“金果果”。

这种“攻克一个点,带动一个面”的模式,将实验搬到深山、论文写在大地、成果留在田地,让吕秀兰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

水果成了她的“代名词”

在雅安市汉源县,“吕葡萄”摇身一变,成了村民口中的“吕樱桃”。

吕秀兰与甜樱桃结缘,来自一场危机。

甜樱桃是个“洋货”,上世纪70年代从欧洲引入中国,80年代引入四川,90年代末期为了生态恢复重建才开始作为经济林木在四川规模栽培。那时,汉源等地在引进甜樱桃品种后,出现了树势高大,但八九年不开花或者开花不结果的情况。不得已,当地农户们开始大量砍树,寻找其它脱贫路子。

吕秀兰随队帮助村民查找原因,分析对策,发现汉源白樱桃可以作为甜樱桃的授粉树,让甜樱桃成功结上了果。

汉源甜樱桃管理缺乏科学技术,裂果非常严重,极大地影响了种植户的收入。吕秀兰等人通过多年努力,开展了甜樱桃安全丰产优质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这套技术于2009年通过省级成果鉴定,把裂果率从25-30%下降到5%以下,把每个品种的成熟期相对集中到3至5天采收,对于恶劣天气的抵抗能力更强。

2010年,冬春交替时天气大旱、后期又遭遇低温,甜樱桃成熟期又天天下雨,采用原方式种植的甜樱桃减产,每亩产量只有200-300斤,而采用新技术种植的甜樱桃产量却翻3番,达到了每亩1500斤。如今,四川的甜樱桃已经走进全国各省市场,成为消费喜爱的佳品。

在汉源县清溪镇、汶川县绵虒镇、茂县凤仪镇等地贫困群众口中,“吕樱桃”“吕葡萄”……各种水果成了吕秀兰的“代名词”,她的名字和“丰收”联系在了一起。

“习总书记指出,‘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子招牌不能丢!’”吕秀兰说,作为“水果教授”,她有一个梦想,通过研究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让巴山蜀水飘果香、困难群众齐奔康,“这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吕秀兰 2.jpg

编辑/一审:郭路路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