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金沙小学:让孩子在劳动中完善自我

王琦 秦洁 记者 胡敏        2020-07-03
当前位置:首页 >家教

编者按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为贯彻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四川教育报刊社“super家长团”项目组特别策划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教育家校协同专题报道,基于“川教之声”微信公众号、《教育导报》等专业教育媒体平台,通过探寻我省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开展情况,多角度、多形式地反映我省近年来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在新时代,劳动教育不仅仅限于体力劳动,而是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有了更多创新的探索,这些探索让劳动教育在育人过程中更具价值和意义。本期,我们走进成都市金沙小学,感受学校特色劳动课程的魅力。

金沙小学:让孩子在劳动中完善自我

■王琦 秦洁 记者 胡敏(图片由受访学校提供)

五德财商主题课程.jpg

五德财商主题课程,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日前,一场关于“金钱是否决定家庭幸福”的学生辩论赛在成都市金沙小学幸福教室拉开帷幕。参加此次辩论赛的全部都是该校五年级的孩子。辩论赛过程中,双方辩手观点清晰、举证丰富,孩子们将辩论和财商知识结合在一起,旁征博引世界数据库、智库、排行榜,自由运用古希腊伊比鸠鲁学派理念、现代马斯洛需求理论,让在场的嘉宾感到惊叹。

而这场辩论赛其实是该校五德财商主题课程的期末展示汇报活动之一,课程中心五德财商主题课程负责人赵萍表示:“五德财商课程是学校针对五年级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结合‘劳动教育’主题开发的特色校本课程,我们选择在五年级开设财商培养课程,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劳动创造财富,财富不止是一串数字,更代表了一个人的智慧和行动力,只有付出才能感受收获的幸福。”

劳动教育不只是一句口号,金沙小学早已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日常培育体系,并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金沙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之路。“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各年级分设不同劳动主题课程,将‘劳动’与生活联系,与社会接轨。”金沙小学副校长刘玥廷表示,学校校徽来源于学校对面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太阳神鸟金饰,它身上汇集了古蜀先民劳动的智慧,自2007年金沙小学建校起,劳动教育就是学校的根基性文化。

财商辩论赛.bmp

因材施教,打造“金沙特色”校本课程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衣食农事依季候而作,随岁月流转。6月19日,在小暑节气来临之际,学校十分应景地为二年级的孩子们开设了“二十四节气之暑热之美·小暑”课。课堂上,孩子们在班主任老师李君文秀的带领下,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了解衣食住行的小暑养生之道,以及荷花、蜀葵、紫薇、木槿等小暑时节的植物之美。每节节气课最后,学校会安排各式各样的创意活动,让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加深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暑气日渐蒸腾,小荷也“渐露尖尖角”,精美的荷花填色卡发放到每一个孩子的座位上,教师与学生齐齐动手,根据课堂所学认真涂鸦。除了填色活动外,学校还组织了手工 DIY。“小满”课程时,孩子们用色卡纸、蜡笔完成手工麦穗的制作;“芒种”课程又别出心裁地把橡皮泥变成“永生花”,留下春日之美。节气课程既以直观的形式帮孩子们理清农作物的样态,又让他们了解了节气与农耕的关系,加深了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认识。

农耕文化处处体现着劳动的重要性,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懂得了劳动才能收获果实。李君文秀表示:“二年级劳动教育主题是了解农耕文化,本学期由于疫情原因改成了节气知识。节气知识和我国传统农耕息息相关。课堂上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回去后主动和家长分享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有的孩子还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自己种一些小葱或者豆芽。”

小学阶段的孩子无法像成人一样直接参与生产劳动,于是,学校将目光聚焦在“体验式学习”。低年级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孩子感受劳动的乐趣,如“学会洗手、倒垃圾的新生课程”“农耕与环保课程”等;中高年级则着重培养孩子的协作意识,体会劳动的光荣,如五年级的“五德财商”课程、六年级的“职业规划”课程等。

“劳动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为孩子起到引领性的作用,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刘玥廷表示。

9600118_Page_0001_Image_0007.jpg

家校共建,劳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

学校不仅在课程上下足功夫,还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个性化的劳动岗位,让孩子们处处都能感受到劳动的意义。这些岗位包括扫地、整理课桌椅、整理图书馆、照顾绿植等……在劳动岗位中,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劳动带来的责任和荣誉。

二(5)班的邓纯曦是班级劳动小能手,她承担着班级劳动岗的重要职责——浇花。居家防疫期间,她最担心的就是教室里的花无人照料。返校后,她第一时间去关注花盆。“很开心我能担任浇花这个劳动岗。我明白了浇花也是一门大学问,每天的水量控制、浇灌时间我都要非常注意。”在家时,邓纯曦一样没闲着,她主动帮妈妈到阳台上取衣架、叠衣服。妈妈提出要奖励她,她也毅然拒绝,她说:“我不是为了奖励才做的,我想让妈妈知道我长大了。”

开展劳动教育,学校起初也面临很多压力。学校 B区导师何艳表示:“现代社会,孩子担负着学习压力、家长期望带来的压力,课余时间常常被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占据;另一方面,孩子们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部分家长出于心疼的目的不愿意让孩子参与劳动。”通过学校家长中心老师与家长们的有效沟通,逐渐开启了家校共同开展劳动教育的新局面。

孩子在学校、家庭生活中主动承担起部分劳动的责任,这让家长们也直呼孩子产生了巨大变化。“孩子以前在家不会做家务,在学校的督促下,孩子知道了劳动的重要性,有空的时候会主动来帮我扫地或者收拾碗筷,我觉得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十分重要。”该校五年级学生家长张女士感慨道。

9600118_Page_0001_Image_0006.jpg

9600118_Page_0001_Image_0004.jpg

以评促学,为“五育并举”打下坚实基础

金沙小学拥有衡量孩子德育的特色评价方式——“三问本”与“金沙币”。“三问本”化用于“吾日三省吾身”,是学生记录作业、心情、劳动的“小小备忘录”。通过《三问》“劳动”一栏学生的每天反馈,老师不仅能够实时了解孩子们的德育发展状况,同时也能够充分利用家校协作,从家长角度帮学校完成孩子的成长见证。

对孩子们劳动教育的奖评机制具体落实在“金沙币”上,学习与劳动表现优异的孩子会获得“金沙币”,到了期末,学校会开放“欢乐淘”,孩子们可以持金沙币以物易物,兑换心仪的礼品。“我就想用金沙币换一个新的笔袋。”五年级学生戴梓妍至今已经通过劳动攒了十几枚金沙币了。“学校希望借此加深‘劳动创造财富’的认知。”何艳说,“学校的初衷与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实现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意志力等的提升,为他们今后的梦想筑基。”

劳动需要提倡,也需要讲究方法。在德育主任陈竹看来,家长不应该将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工具,这样容易加深孩子对劳动的反感心理,学校的智育体系同样也应当避免类似情况的产生。

另外,她认为,将来5 G、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一切机械性劳动将被取代,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合作与创新。她建议家长在最大程度上给予孩子“劳动自由”,在没有安全隐患的前提条件下,让孩子更多地去融入团队劳动实践,让孩子真正进入团体。“比如两个孩子闹矛盾,家长不要急着干预,先让孩子自己想办法,不要阻碍孩子品格的发展。”陈竹说。

陈竹发现,13年来,随着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不断完善,学生们通过在劳动中扮演不同角色,完成劳动职责,不断完善自我,在学习和品格的发展上都越来越好。“以前都说德智体美劳,我认为可以倒过来解读。”陈竹解释说,“劳美体智德”,从下到上呈金字塔状,先有了劳动保障衣食才谈得上审美,劳动让人健康,有利于智力发展,“德”位于金字塔尖,做好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访谈

如何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导向,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如何让劳动教育在学校和家庭落地生根?我们采访了金沙小学副校长刘玥廷。

记者:如何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中“新时代”所赋予的时代内涵?

刘玥廷: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不仅阐明了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总体目标,而且对设立劳动教育课程提出了明确要求。《意见》中特别强调了“新时代”的概念,就是要教育工作者认清现阶段信息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学生培育新环境,培育具有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小学阶段要着重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尊敬劳动者、崇尚劳动、环保节约、认真负责、吃苦耐劳,通过结合德育、智育、美育、体育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型劳动体验课程,引导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学校劳动,参与各项劳动体验,了解劳动技能和新技术,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记者:学校在践行劳动教育过程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刘玥廷:在践行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进行课程活动的设计,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组织。

记者:缺乏劳动教育的专职师资队伍是不少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时的难点,金沙小学是如何解决该问题的?

刘玥廷:学校劳动教育分为几个部分:校内设置劳动岗位,由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进行学生的日常劳动教育;设置劳动主题项目课程,每周五下午进行劳动技能体验和劳动教育,年级各科教师、学校职工、家长志愿者、专家学者、公益志愿者等都参与其中;在家设置劳动岗位,让家长参与学生家庭劳动教育;在校外充分利用社区、研学机构等让学生体验职业乐趣、劳动技能。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让教师、家长、社会都参与到学生劳动教育中来。

记者:设计劳动教育的工作体系虽不以结果为导向,但如何有效开展评价也非常重要,金沙小学是如何推进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建设的?

刘玥廷:学校采取了日常评价、活动和期末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我们长期以来在《三问关爱手册》中专设“劳动”一栏,将劳动教育落在实处。通过《三问》“劳动”一栏的每天反馈,指导并督促孩子在家中的劳动,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都拥有自己的劳动岗位。在学校,每个孩子都有固定的劳动岗位,并每天进行劳动。每个班还有小义工,为学校尽责尽力。在学校,教室、公区等环境的劳动情况,会进行班级评比。期末,还会填写《学生成长手册》,手册上除了记载学生成绩,还将学生在社区、学校、家庭参与劳动的情况记载其中,作为学生的纪念。每学年,学校还会评选班级、学校的劳动明星,树立榜样意识和劳动光荣的观念。

记者:金沙小学的在校学生众多,覆盖的家庭也非常广,学校是如何充分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的?

刘玥廷:家长是孩子的重要陪伴者和引领者,也是孩子另一个意义上的老师,家庭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我们要求家长从孩子入校第一天起,就通过家长课堂了解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和劳动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让家长配合学校进行教育。从一年级起,让家长给孩子固定家庭劳动岗位,通过《三问关爱手册》记载孩子每日劳动的情况。6—7个孩子一组,按照住家位置成立社区学习小组,在节假日由本组孩子的家长轮流带领孩子们参与各项劳动。学校还利用班队活动课、社区学习体验中心,邀请家长志愿者入校给孩子们讲授劳动课程或进行劳动指导。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