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再访宜宾“双城”,感受“学教研产城一体化”建设的脉搏

钟兴茂        2020-06-22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教育导报》记者 钟兴茂 董志文 文/图

“窖泥的重要性体现在为酿酒微生物发酵提供适宜的环境,而微生物种群在窖池内复杂的物质能量代谢过程中,为白酒的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也是中国特有的白酒酿造工艺。”近日,在四川轻化工大学白酒学院的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实验室内,一位教师正指着眼前整齐排列着的几口泥缸为学生讲解中国白酒酿造中的泥窖工艺。该实验室由四川轻化工大学、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联合共建,将育人、产业、科研融为一体,探索产教融合道路,助力宜宾“学教研产城一体化”建设。

2016年,宜宾市提出“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的发展理念,启动大学城、科创城“双城”建设。去年本报对宜宾“双城”建设的背景、历程、成效进行了详细报道,探索宜宾如何走出一条产、教、城良性互动发展的改革之路。2019年下半年,宜宾先后成为全省唯一的“学教产研城一体化试验区”和全国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近日,记者再次探访宜宾大学城、科创城,感受“学教研产城一体化”建设的脉动和变化。

1592810319(1).png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啤酒糖化实验。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高校尚未全面开学复课,但部分师生已经在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实验室展开研究,除了学习白酒泥窖工艺,果酒实验室里师生们正在探究如何将宜宾本地的山葡萄酿造成酒,助力精准扶贫;啤酒实验室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啤酒的糖化实验。该校校长庹先国介绍,目前该校白酒学院已经形成了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生产管理、文化传播为一体的,覆盖白酒全产业链的产教融合基地。“我们解决了白酒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把科技和人才融入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问题,有信心把教育要素、创新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在西华大学宜宾校区的产教融合跨专业综合仿真模拟实训中心,业务经理、银行专员、税务专员的名牌,摆放在大厅的办公席上。“平时这里都坐满了前来实训的学生,很热闹,他们模拟各种角色,在校内就能得到工作体验。”该校党委书记边慧敏说:“学校融入宜宾‘双城’建设,破解了办学资源不足、办学空间有限的难题,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该校根据宜宾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传统学科在宜宾校区转型升级,布局了人工智能、新材料、汽车与交通、商学院、科技设计等宜宾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

高校围绕“产业链”设置“专业链”,才能实现“产业依托教育兴”的理念。围绕宜宾市“8+2”产业集群中的智能制造产业,电子科大研究生院宜宾分院,单列了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等方向研究生招生计划。同时,鼓励引导学校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四川大学宜宾园区引入学校机械、环境、建筑、轻纺、食品等专业的科研团队30余各,打造了智能制造平台、智能测控平台、先进材料及数控刀削平台,构建集先进的技术研发、中试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服务产业发展。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省委南向开放战略,加快推动中外合作”办学进程,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和‘一带一路’的留学生基地,助力宜宾加快建成南向开放枢纽门户,是‘双城’建设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宜宾市副市长张健介绍,2019年。宜宾留学生规模由零突破到50余个国家700余人、列全省第二,促成西华大学宜宾校区统筹建设西华大学威尔士学院。借助“澜湄论坛”成果,2019年宜宾学院成立了澜湄汉语学院、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与湄公河流域5个国家11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备忘录。

“教育的繁荣一定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方面的有力支撑。”朵唯公司副总裁卢平说,“大学城建设是公司落户宜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落户宜宾以来,该公司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使其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已经吸纳技术工人950余人,其中500余名为宜宾本地大中专实用型人才。在产教融合方面,该公司还与电子科大打造了“创新研究中心、研究生实习基地”,联合宜宾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团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深度合作。

截至目前,宜宾已经与18所高校签署传略协议、17所签署落地协议,办学高校达到7所,已有11个产研院和2个院士工作站落地,新增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等9个省级科研创新(孵化)平台。成都理工大学等4所高校的宜宾校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它们将在今年秋期建成开学,届时宜宾大学生人数预计将从5.7万人增加至7万人。张健说:“‘双城’建设塔吊林立,生机勃勃,变荒芜为高楼,但更重要的是他为宜宾未来50年、100年的发展,注入了人才、科技的基因。”


 

编辑/一审:杜蕾       

标签:7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