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朱仕超:让爱和希望陪伴我们渡过难关

葛仁鑫        2020-06-19
当前位置:首页 >家教

编者按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父亲的教育和陪伴不可或缺;而在社会中,每一位父亲又有着不同的角色和需要承担的职责。父亲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采访了一位“新手”父亲,作为四川省首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他勇往直前战斗在抗“疫”一线,他是女儿最好的榜样。

■记者 葛仁鑫(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是朱仕超过的第三个父亲节。

5个月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部医生朱仕超主动请缨,成为四川省首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在大年初一就随队奔赴武汉。在连续奋战的57天里,他负责感染防控工作,保护医务人员“零感染”安全返回。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战“疫”前线的所见所闻和点滴感悟,激励着无数人。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鄂青年突击队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在4月30日省委书记彭清华主持召开的青年座谈会上,朱仕超代表华西援鄂青年突击队以及四川援鄂医疗队青年发言。

在患者眼中,他是与病毒抗争的白衣天使;在公众眼中,他是奋不顾身的抗“疫”英雄;而在家里,这个“80后”小伙是儿子、是丈夫,也是一位“新手”父亲。两岁多的女儿现在无法懂得太多,但朱仕超相信,女儿总有一天也会和现在的自己一样,能够感受到,爱与希望“蔓延”得比病毒更快。

微信图片_20200619180136.png

一声“爸爸”,眼泪差点没包住

这是朱仕超头一次和女儿分开这么久。

1月25日,正月初一,四川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集结出发,中午,在省卫健委的大院里举行完出征仪式后,朱仕超率先上了大巴,想着临行前跟家人通个电话。刚和妻女连上视频,车外的记者们立即围上来,“长枪短炮的阵仗,把氛围搞得有点悲壮,两岁女儿一声清脆的‘爸爸’,我眼泪差点没包住。”

年前,朱仕超的岳父岳母就多次跟他们说,今年一定要回广元过个团圆年。

“休假刚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广元,就从新闻里发现武汉的情况越来越糟。”朱仕超主要从事重症监护室的感染防控工作,平时也会在 ICU里碰到各类病原体,考虑到自己的专业能在武汉有用武之地,他立马给领导发了消息,“如果武汉那边需要更多的医务人员,希望能优先考虑派我去,因为武汉可能会累积很多重症患者,需要ICU的感控经验,派我去更适合。”

第二天,大年三十一早,朱仕超就接到回成都待命的通知。他把妻女留在老家,自己开车从广元返回成都,路上又接到可能出征的消息。到了大年初一凌晨,终于通知上午出征,他的心定了下来,随之而来的是忐忑、激动……但并未有过犹豫。

“家人的信心取决于我的信心。”朱仕超说,“这次的病毒感染并不是绝症,作为长期和各类病原体作斗争的专业人员,我们还是有足够信心的。”

团圆年最终还是没能团圆。

1月25日晚上9点一刻,首批援鄂的川军队伍抵达在武汉的住处,朱仕超抽空写下了第一篇日志:

“……这是头一个没有陪着家人度过的除夕夜,但有无数的白衣天使跟我一样都在这个除夕夜值守与奋战,我只不过是普通一员罢了。……”

“爸爸去打病毒啦!”

1月26日,我省首批援鄂医疗队正式入驻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战斗随即打响。

朱仕超是感控医生,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虽然不直接对患者进行救治,但却承担着最大限度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的重要任务。“如果我们医疗队的队员出现了感染,那就是我的工作没做好。”这是朱仕超最大的压力。

“我们第一批去的时候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只有靠自己摸索。”当时,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已经出现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情况,朱仕超和另外3名同事组成感控小组,凭借自身的专业经验,进驻之后立马着手各项感控工作:重新规划病房感控流程、布置隔离区、优化医务人员通道……

为了减少感染风险,朱仕超所在的感控小组坚持每天下班高峰期在脱污区守着医护人员脱防护服,有问题及时纠正和提醒,这也意味着他们最晚才能离开,错过饭点成了常事。晚上回到住处后,朱仕超要汇总每位队员的健康状况,而对于医护人员救治过程中出现的防护服划破等问题,他必须及时给出风险评估,并承担起情绪安抚、心理辅导的工作。

所有事情忙完,常常已是深夜。

“一周过后,我们的感控工作就渐渐步入正轨了。”朱仕超谈到,感控小组摸索出的经验,为后来到达的医疗队提供了参考,每一支四川医疗队到武汉后,他们都会去为其做感控培训,“看着我们第一支援鄂队伍全体平安,这些后来的战友也更加自信。”

在武汉,朱仕超只有吃午饭的时候,能和家人视频通话。两岁的女儿不理解什么是疫情,也不明白为什么只能在视频里看见爸爸,“爸爸,您去什么地方了呀?”“爸爸,您什么时候回来呀?”女儿清脆、带着些奶气的声音,对朱仕超而言,是那么的动听,“爸爸出差啦,爸爸去打病毒啦!……”

偶尔,女儿也会因为爸爸没回家,流露出一丝丝哀怨或生气的情绪,朱仕超在日志里默默写下想对她说的话:“也许,你现在还无法理解,但爸爸相信,等你长大了,一定会为爸爸的选择感到骄傲。”

微信图片_20200619180202.png

“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挺好!”

5月12日,有网友发布了一组医学生志愿者在灾区的合照,配文写着:“12年过去了,这群勇敢的年轻人现在在何方?”很快有人认出,其中一位穿黄色 T恤的少年就是朱仕超。

12年前,他作为志愿者奔赴地震灾区,12年后,他作为感控专家驰援武汉,媒体纷纷报道,称“后浪”已成“巨浪”,而朱仕超则自我调侃,“少年还是曾经那个少年,只是体重多了40斤。”

朱仕超在农村长大,“从小在我父亲身上学到的是做人要踏实、质朴,能吃苦。”21世纪初,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教育部联合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帮助西部地区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受其资助,朱仕超先后就读于绵阳中学、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当年沐浴着国家的恩情成长,如今国家需要我了,所以我来到了疫情前线。”朱仕超在日志中写道:“我并不多么杰出,也不多么崇高,只是想着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些用的人,体现自己做人的价值,挺好的。”

朱仕超的援鄂日志一直持续到3月21日医疗队返蓉,洋洋洒洒三万三千多字。因人手不够而亲自动手搬氧气罐的老教授、外婆去世仍忍住悲伤坚守岗位的护士、免费接送医护人员的志愿者司机、患者出院写下的一封封感谢信……朱仕超以温暖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传递出爱与希望。日志后来被制作成沙画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

“春风拂过,花终究会开。”

4月3日,朱仕超返蓉后结束隔离,和家人团聚,从1月25日算起,他们分别了整整70天。一踏进家门,女儿就冲过来,要给他一个拥抱,朱仕超赶紧拦住,在洗手消毒之后,才将女儿搂进怀里。

作为一个父亲,朱仕超说:“经历过这次疫情,希望以后能给女儿一种更加正能量、积极向上的引导。”现在女儿还无法懂得太多,如果能和长大后的女儿对话,朱仕超现在最想告诉她的是:“我们的国家很可爱,为了遏制住疫情,全国上下同心协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样的国家值得去爱!”

目前,朱仕超在自己的岗位上,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国内的疫情还在反复,但有一点他始终相信:“病毒在蔓延,但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