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旅游类本科高校应用型发展之我见

杨祥禄        2020-05-14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

旅游类本科高校应用型发展之我见

——以四川旅游学院整体转型发展为例

杨祥禄 

目前,全国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608所,开设旅游管理类高职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086所。四川旅游学院作为国内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地方公办旅游类普通本科高校,近年来围绕建设特色应用型旅游本科院校,打造四川旅游人才培养高地目标,注重突出办学特色,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办学实力日益增强,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校园,拥有12个二级学院,开设24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近万人,办学规模、专业覆盖面、行业对接面、社会影响力在全国旅游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新时代,四川旅游学院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校训,铸造“坚毅笃行、精专创新”的学校精神,涵养“求实求是、卓越超越”“明德博识、仁爱善道”“尊师切问、好学明辨”的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激发师生强旅报国的深厚情怀,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开放式办学定位,围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把握列为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实施国家“十三五”地方高校转型示范工程(产教融合规划项目)、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三大契机,加强发展战略研究,实现内涵式发展,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率,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奋力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一流大学目标,为成都推进“三城三都”建设、四川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做出更大贡献。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把价值引领要素及思维方式的培养融合在原有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到各学科教育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找到最契合的点,把思政教育所要传递的正确价值观、育人元素,融入内涵丰富的专业课程,烹出更适口、更营养的课程,着力增强学生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实现专业知识与立德树人的有效融通。用好用活疫情防控鲜活素材生动“教材”,开展爱党爱国爱家乡爱校教育、生命观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感恩教育、规则教育和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引导师生涵养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重任。

二、紧贴地方需求办学

要紧贴地方、行业、市场,布局专业,建设课程,与政府、企业、协会开展多方位深度合作,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方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大决心“对焦需求”、清晰需求,着力把握地方发展的总体需求和各行各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以更强定力“聚焦服务”、精准服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以更宽视野“变焦应用”、凸显应用,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学科建设,加强应用研究和科技创新。与旅游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实务部门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产业、新技术发展,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培养适应文化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综合技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学校人才规格设计以培养目标为准绳,实践课程设置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以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为原则。实施师资队伍能力提升计划,不断加强教师培育,严师德、立尊严,重激励、强关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强教师人才队伍。

四、推动教学改革发展

要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深化和创新产教融合方式,通过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瞄准产业先进技术的转移和创新,与行业内领先企业开展协同育人,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需要对接。通过在线开放课程、视频公开课、学生自主学习、集中辅导答疑等形式,开展线上教学,不断提升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加强实践教学、加强混和式教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发挥二级学院和教研室主体作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实施“传帮带”“老带新”,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五、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要根植成都、服务四川、辐射全国、放眼世界,既履行社会责任,提高服务社会水平,又为文化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瞄准部省共建,推动厅市共建,紧紧依靠四川,深度融入成都,主动服务龙泉驿,提升综合实力、影响力、知名度。大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积极支持能够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彰显学校科研特色且能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的应用型和创新型研究项目。

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形象文化为载体,以行为文化为抓手,以制度文化为保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突出将饮食文化、旅游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构建特色鲜明的文化育人模式,打造中华饮食文化品牌,营造浓厚的餐饮旅游教育氛围,为学校积聚强大的“软实力”。

七、完善现代教学设施

要加快产教融合项目旅游人才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推动涵盖基础性、过程性、功能性实验的专业实践教学场所建设,加大稳定的校外实践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加强集学习、科研、培训、实践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美食文化园建设,实现校园与景区高度融合、教学与实践双向互动。

  (作者系四川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


编辑/一审:刘磊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