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班主任要有一颗“大心脏”

高鹏        2020-05-11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

作者:高鹏

“不怕学生懒,不怕学生笨,不怕学生成绩不好,就怕学生安全出事故。”这几乎是千千万万中小学班主任的共同心声。的确,学生安全压力如同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得广大班主任喘不过气来。安全压力从何而来?除了诸多外在的客观因素,班主任主观内心是否“安全”也是重要方面。如果没有一颗“大心脏”,没有一个强大的“安全心理”——稍遇事就自乱阵脚,紧张得无所适从、束手无策,甚至诸如学生跌倒、破皮之类微不足道的小事传来,个人就心理崩溃以致行为不能自已,结果往往就“怕什么来什么”——因为不能冷静、机智应对而致使安全小事故演变为安全大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无疑是自己给自己造麻烦、自己给自己添压力。所以对众多中小学班主任来说,减轻外在的客观安全压力首先要战胜自己内在的心理安全压力。

时刻明晰安全责任及其意义。作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对学生安全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是班主任克服安全麻痹懈怠心态、侥幸心理甚至是不闻不问的冷漠心理的关键因素、必要因素。而强烈的责任感取决于对学生安全明确而清晰的认识。一方面,班主任要有深刻的安全责任意识——班主任既要算好安全“生命账”,不断强化“生命至高无上”意识;又要算好安全“幸福账”,不断强化“安全是最大的幸福”意识;同时还要算好安全“稳定账”,不断强化“安全稳定压倒一切”意识。另一方面,班主任必须明确自己的安全责任范围、安全责任内容,如果责任不明、职责不清,不知道哪些事该管,哪些事不该管,不仅不可能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而且还很可能杞人忧天,自添麻烦,自寻烦恼。

学会预防和调适一些事故心理。安全专家海因里希通过研究得出结论,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班主任要防止出现以职业倦怠心理和烦躁情绪等为代表的情绪化、负气化、过激性的不良心理,进而避免负气进班、“伤心”上岗、肆意发泄不满等引发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班主任掌握一些调控自身情绪的科学方法,学会及早发现并及时清除一些“安全心理毒瘤”,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克服不良的思想倾向,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做一个清醒、谨慎的自我安全维护者,应是班主任理智应对安全事故和安全压力的必修课。

修炼应对安全压力的韧性意志。学生安全是一项长期、细致、高重复性的琐碎工作,是班级管理的永恒主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放松。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学生安全管理的关键是细节,核心是这些细节的充分落实和执行直至养成安全习惯。抓学生安全力戒大而化之的笼统行为,力戒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再精致的安全要求、再细微的安全措施,如果不去坚决贯彻和执行,就会落空而变得毫无意义。所以,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效,最终还取决于锲而不舍、坚持不止、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当然这也是班主任应该不断提升的心理品质。

(作者系江苏省宿迁中学初中部教师)


编辑/一审:夏应霞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