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关怀天下,是中国教师和学生的使命之一

李家成 张天        2020-03-31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

作者:李家成 张天

不管之前是否意识到、是否有意识地投入全球化,这次疫情已实质性地将每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如同 G20领导人特别峰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病毒无国界,疫情是我们的共同敌人。各国必须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中国学生、家长和教师,为抗击疫情作出了不可缺失的贡献,在全球疫情大流行之际,更有必要倡导教师和学生睁开眼睛看世界,而且以实际行动关怀天下。

关注,是关怀的基础。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关注着疫情发展、中央部署和各地举措,还有战“疫”过程中涌现的大小故事。通过电视、互联网等途径,我们牵挂湖北,更为祖国加油。随着国内疫情好转,国外的战“疫”情况越发严重。对于我们来说,应当将这份牵挂与鼓励传递到国际中,为世界加油。作为教师和家长,自身首先应当提高关注度,了解国际疫情的发展情况和各国战“疫”的举措;在了解的基础上,带动学生共同关注,可以给孩子讲述疫情现状,与孩子一起观看新闻报道,还可以鼓励孩子了解疫情后分享给家中的老年人及其他好友,促进全民共同关注、了解,以关注者的角色参与到全球抗“疫”之中。

表达,是关怀的关系建立。在关注的基础上,我们不但感同身受,更要表达、传递我们的关怀,用力之所能及,鼓舞世界的战“疫”决心和信心。首先,我们可以选择多种表达形式,以国外友人能够理解的语言、形式等表述我们的关怀,例如书信、绘画、照片、视频等,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并被对方理解的形式向世界传递信心、提供帮助。其次,针对不同的群体,既可以向认识的国外友人、友好学校等有针对性地表达关怀;还可以向国外儿童、老年人、留学生等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传递温暖。这几天,本文作者也通过邮件、微信等,一一问候在美国、新西兰、挪威、英国、南美等地的朋友,牵挂、祝愿朋友身体健康,期望疫情早日结束。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兼济天下”的关怀说,也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报答说。我们的行动,何尝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日表达?中国在战“疫”期间,有许多国家政府和人民伸出友好的援助之手,给予中国人民爱心和信心。在国际疫情爆发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各国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教师、家长、学生虽然力量微小,但同样是命运共同体中的一分子,可以将大家的力量汇集成一股强有力的支持与鼓励,以行动关怀国际。

准备,让关怀化为后疫情时期的教育力量之源。疫情终将过去,光明终将到来,博尔诺夫将人所面临的重大危机视为“新的起点”,度过危机意味着新的开始,意味着新的希望。所以,我们不但要坚持战“疫”,也要怀有必胜的勇气和决心,准备迎接胜利、新的开始;更要从这场危机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可以看出,这场疫情是全人类的战斗,凝结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战“疫”胜利的关键,团结一心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那么,在我们今后的教育中,是否应当围绕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作出教育的思考和指导呢?从学校、教师方面,应当加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课程、教学设计,在提高自身了解、认同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情感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从家长方面,可以从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以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与认同;也应当在活动中,以自身行动为孩子做出榜样,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到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之中。

疫情再次证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对于教育者而言,我们可以在疫情中以关注态度和关怀行动支持世界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在疫情过后,从教育角度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和行动,继续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李家成: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张天: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研究生)


编辑/一审:夏应霞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