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疫情之中,直面教育的短板

夏应霞        2020-02-28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

作者:秦晓燕

“针对这次疫情,教育系统中的短板与不足在哪里?”作为“2020年寒假生活研究课题组”成员之一,我想谈几点比较粗浅的认识。

一、“生命规律”的领悟

自去年九月份,全国所有在校学生统一使用部编教材。部编教材增加传统文化篇目:小学入选古诗文类文章132篇,占课文总数的30%,初中古诗文所占比重高达一半以上。专家明确指出:部编语文教材体现了弘扬传统文化,吸引中国文化精华的精神。

这次疫情让我真切地领悟到了部编教材推广的“匠心”之用。增加传统文化篇目的部编教材意图绝不只是停留在孩子们听、说、读、写的记忆教学层面,更需要以悟导学,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的规律,实现与生命对接的学以致用。让每一个享读中华文化精华的学子能够在中华文化的熏养下活出生命的意义。我以为这才是对领悟中国文化精华精神的到位解读。

宋陆游的《鹊桥仙.一竿风月》是我较为喜欢的一首宋词。在一层层深入研读中,我由衷地赞叹千年之前古人就已懂享受“天人合一”的和谐之境。“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从潮生到潮平,再到潮落,生活规律与自然规律在陆游的笔下,在渔夫的生活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教育短板的弥补,首要的就是尊重“道”——客观规律。那些没有享受到“和谐”之育的孩子,又何以有能力领悟到自然的规律,生长的规律?又何以有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何以有能力实现身与心的和谐?

“教育之道是什么?”作为教育人,我们应当深思,且践行。

 二、“边界距离”的留白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其中“人间有味是清欢”,千年来令人久久回味。这句诗给人无限留白的遐想。留白才有创,留白才有韵。有了留白的教育才能有无限的可能。

自疫情以来,除了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教师也是忙得不亦乐乎。这现象正常吗?既正常,也不正常。正常的是教师们自带情怀,在举国难关时刻,作为教育人必当做些什么!但是其中的“不正常”也需反思。自疫情发生以来,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如果对于“学”的解读,我们能有留白的概念,可能就不会出现轰轰烈烈、一拥而上的网课了。

“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天地大课堂。”此刻,不就是我们出走的时刻吗?我们在天地大课堂中见未之见;我们在天地大课堂中创学之创……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在天地大课堂中做的事情有很多,而并不仅仅是坐在电脑的面前,看电脑背后的老师,听电脑背后的声音。画家绘画尤讲究留白,诗人写诗尤讲究意境。教育人除了脚踏实地,更要仰望星空,做像王崧舟老师那样生命有诗意,教学有留白的教育人。给自己的教育人生一点留白,给学生的人生一点留白,这是对生命的信任与尊重。这样的留白,会带来无限的可能。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留白,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留白。当然,还有社会教育是家庭和学校教育共同留白。这次疫情给了我们很多“留白”的启发。我们有很多家长有特长,有思想,在宅居期间带孩子们自创歌曲,自创活动,自创学习……我们更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有更多除了学习之外,我们从未见识过的能力,在这个时刻让他们像挖泉水一样深挖自己的潜能吧!我们真不需要把那张密密麻麻的“一日作息安排表”给到每一个家庭。我们应当鼓励有能力的家庭去创新更适合教育的“家庭课堂”,这样的创意或许可以为我们长期停留在学校教育“固视区”的老师们打开一扇窗,看到一束教育之光。学校和家庭的成员结构,环境、节奏都是不一样的。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生搬硬套地把学校的那一套套入家庭教育显然是有诸多不合适的。

疫情可能是一次重新认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契机,这也是我们教育人应当去思考的。

三、“爱上学习”的触动

离开老师,有多少孩子会延续对学习的“爱”?原来老师“监管”学习的任务在疫情期间转嫁到了家长身上。于是就出现了“神兽”的说法,于是就出现了刚刚还是“母慈子孝顺”,面对学习就开始“鸡飞狗跳”的场面。

教育不是授之以渔吗?为何离开我们的孩子,就成了“神兽”呢?这不是令教育人汗颜和深思的问题吗?

1978年,语文教育大家吕叔湘先生就指出“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用来学本国语文,确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一晃四十年了,这个问题似乎有加剧的趋势。鲁迅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疫情可能正是我们去寻求教育希望的时刻!日本援友送来的不仅仅是捐助,还有我们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反思。唐代诗人皮日休曾经写过一首有关读书的诗:“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这是何等地欢喜读书?这是何等地享受读书的境界?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爱上学习的教育。

读、背、抄、默……教师和学生都被固化的教育思维圈住了。当需要转码学习的时候,发现我们的转码能力是那么的薄弱。从孔子时代就开始讲因材施教。活学活用一直是教育人的口号。可,我们领悟到了教育真谛了吗?我们践行了教育的真知了吗?让孩子们爱上语文,在爱上语文的过程中又一次遇见一个新的自己。这样的语文学习才会令人所盼望!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语文成为教师、家长、学生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领悟语文学习的奥秘,领悟生命的奥秘。

四、“剧院效应”的警醒

学校教育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这次的疫情,也让我们对群体教育中出现“剧院效应”有了警醒。

曾经有一个老师在文章中写道:“我们虽为园丁,但不能像种冬青一样齐刷刷地剪枝。”这话说得多好啊!“齐刷刷”的教育就容易产生“剧院效应”。

成年人疯抢双黄连、口罩等现象背后我们看出太多从小到大的“齐刷刷”教育的影子了。不加以判断,不加以区分,你做什么,我也要做什么。我们是否可以不要齐刷刷地举手,我们是否可以不要齐刷刷的答案,我们是否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一点不是齐刷刷的时间和空间?我们需要给孩子做自我的空间,可以让孩子有反思的时间。有了自己恒定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判断面前,选择面前,我们就会从容得多。

“剧院效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我们真不必一句口号“停课不停学”就让学生蜂拥而至上网课,我们真不必“疫情是一节实战课”就让学生蜂拥而至做疫情秀。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去了解疫情的发展之下,孩子情绪在做怎样的变化,我们需做怎样及时的干预?孩子得学习该做怎样的变化,我们需做怎样智慧的点启?疫情之下,我们所做的教育应当以人为本,而不是我以为。文学和艺术有神奇的静心力量。给孩子们朗读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听一听经典的音乐,转移一下对疫情聚焦的注意力,可能是对孩子身心最好的帮助。这也是为何在这段时间,我选择了每日给孩子们朗读一篇有关春天的美文。在春天的文字里,感受美好,期待阳光,我好,学生也很好。

2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

补教育短板,还得由教育人一起动起来。

 

 

 

 


编辑/一审:夏应霞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