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场馆教育:新时代思政教育模式的创生

夏应霞        编辑:夏应霞        2020-01-15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绵阳师范学院 王德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保护和利用好红色文化遗产,不仅蕴含着政治、经济、社会意义,还见证着民族奋斗历史,凝结着民族精神与民族智慧,对国人尤其是当代青年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绵阳师范学院立足区域文化,深入挖掘“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势资源,积极致力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论、内容、机制和方式方法上的创新。立足校馆协同、教研互哺,总结和构建出一套“一主两类五场”的场馆教育新模式。

场馆教育的定位、功能是什么,当下如何发挥它的示范引领、强基固本作用?笔者结合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粤梅摄


走进新时代,发现“场馆”教育

当前,由于我国经济基础、社会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迅猛,世界政治格局在趋向多极化发展,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尤其是对高校的渗透将进一步加大。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意识形态斗争获得新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更加严峻的现实。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管理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多种观念的并存、碰撞对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形成了挑战。此外,大众传媒、影视及其作品教化功能逐渐淡化,传输许多不健康观念,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极大地抵消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这些都对高校大学生成长产生了直接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有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场馆,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向公众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成为了展示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学术界对于“场馆”“红色场馆”没有统一的概念。查阅现有文献,我们认为:场馆是发挥实物收藏功能、科学研究功能、社会教育功能、传播文化功能的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基于上述的定性、定位,我们认为场馆至少有政治宣传、社会科普、文化传承、党建警示等重要功能。

立足区域文化,校馆联手教育

充分挖掘场馆教育资源,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落地落实,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近年来,绵阳师范学院总结和构建出一套“一主两类五馆”的场馆教育新模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培养有担当、有情怀、有境界、有涵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是搭“一主两类”平台。学校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将“一主两类”(即以地震纪念馆为主体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两类场馆)场馆建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将教师讲授与学生亲身体验相结合。在场馆教育中,普遍开展抗震救灾精神的教育,做到师生场馆教育常态化、全员化,让每个绵师人的身上都打上抗震救灾精神的烙印。仅2019年,有近1万余师生参与其中。

二是建教研互哺机制。2016年,学校成立绵阳市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纪念场馆教育与抗震救灾文化研究中心,构建了场馆教研互哺的教育机制。中心每年设立专项经费15万元,发布思政教育课题年均10余项,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场馆教育研究,实现课题研究和场馆教育无缝对接,深入挖掘利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蕴含的宝贵思想教育资源,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师生在研究中接受教育,用研究成果开展教育。目前已成功对接工作项目130余项,近700名师生参与研究。专著《抗震救灾精神理论与实践研究》就是中心3年研究成果。

三是打造高校思政教育与红色场馆社教职能的实践融合的“五场”。

由于地处绵阳,学校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场馆的功能,进一步提炼抗震救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军长征精神、王右木革命精神等红色精神的精髓,通过举办主题讲座、开展爱心图书漂流站、开设免费爱心超市、组织学生志愿者赴养老院、孤儿院等各类爱心志愿活动,加强师生的感恩教育,将红色场馆建成“中华精神和中国文化的辐射场”;学校以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场馆校园文化活动等为主要形式,实现场馆教育全覆盖,打造“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场和信仰场”;学校以干部培训、入学(职)教育、党(团)组织生活、党性锻炼、辅导员培训等方式进各场馆接受教育。“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有效利用文化资源”,共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基地。学校组织党员干部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锻炼,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打造党政干部的裂变场和修炼场。

做好学术研究,走向“三全育人

“场馆教育”,目前还是新的提法和方向,学校要围绕场馆研究方向,统筹资源,深入开展学术研讨,实现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强化“三全育人”。

近年来,通过校馆合作模式的探索,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明显提升,未来学校将充分发挥红色场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宗旨,与红色场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以制度、队伍、思想、文化、阵地、理论六大建设为主线的红色场馆大宣教格局的构建体系。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立足绵阳市召开学术交流研讨会,不仅要从研究问题的深度上下功夫,更要在拓展宽度上找问题,统筹好放开眼界与专心研究的关系,把科研项目的工作落实好。

更为重要的是,学校要统筹校内外丰富资源,继续加强与场馆的合作,邀请专家、学者为师生举办防灾减灾知识、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系列讲坛;与地震纪念馆、博物馆等共建志愿者服务基地,组织大学生赴场馆开展志愿活动。通过校内外双向互动,优势互补,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以活动促建设,落实到德育建设的各个方面,采用精准教育的方式、多举措推动实践活动常态化,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编辑/一审:夏应霞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