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不可或缺的家庭性教育 ——读《从尿布到约会》

        2018-04-10
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

谭嗣同有个梦想,他希望有学者致力于性教育,使人认识到性乃自然之事,“毫无可羞丑”之处,抛弃“性即淫邪”的陈腐观念——《仁学》。一百多年过去了,谭嗣同的这个梦想还是个梦想。这几年,性侵(包括公开猥亵)儿童的案例屡见不鲜,“性教育”缺失结的恶果是现代文明的耻辱。但是,一套公认优秀的通识教材《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却因所谓的“尺度过大”而被思维守旧的父母赶出了课堂。这说明,不但孩子们缺乏性教育,我们许多家长也都缺少这一课。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硕士、美国性知识教育理事会主席、性教育专家黛布拉· W·哈夫纳( Dr. DebraW. Haffner)博士认为,在这个追求生活质量的时代,在这个性信息狂轰滥炸的网络高速公路旁,想当然地让孩子长期与性信息绝缘,让他们长期处于性蒙昧之中,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震宇所言,“这不再是一个羞答答的时代”,回避性问题是不现实的。而且,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目的,也不单单是为了预防性问题的危害,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成长为性健康的成人。

落后的性教育是一颗颗隐形炸弹,中国教科院有关课题组在北京、山东、广东、江西等六省一市进行性教育现状调查显示,“家长”(31 .42%)排序仅为第三位且比例远低于老师(52 .02%)和同学(37 .11%),其中不少孩子的性知识还来自于低俗且不健康的成人片或成人小说(6 .36%),来自性科普书籍或视频也仅有18 .87%。有报道称,我国每年至少有1300万妇女堕胎。统计表明,重复堕胎率呈日趋上升的态势,未婚青年2到3次流产经历达50%以上,年纪小于22岁的重复堕胎率超过30%。

“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柯蒂斯·博克所言,我们付出的代价已经太多了,2016年,平均每天曝光1 .21起儿童性侵案件,至少778人受害,这还只是公开报道的。没有被媒体曝出的案件,可以想象还有很多。

在《从尿布到约会》一书中,黛布拉极为系统、详尽、清晰地向父母们讲述了应如何对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的问题。和我们干巴巴地讲生理解剖开展性教育不同,《从尿布到约会》不但注意把心理和生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力图使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反复强调要让孩子懂得性的美好,让他们学会享受性的愉悦,让他们认识到性也是好东西,其中诸多观点和见解,足以弥补我们没有接受过良好性健康教育的缺憾。

“价值观练习”到“可教时刻”,从“特别话题”到“阶段要点”,《从尿布到约会》的每一章节都包括了多个维度,内容很丰富,也很实用。健康的性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涉及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三方面。其中,性生理教育包括生殖过程、人的发展规律、人体结构、性取向、性快感、性传播疾病以及如何预防性传播疾病和如何避孕的知识。而性心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则包括培养人的自我意识,以引导孩子们认识两性的特征,并培养孩子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性的某种态度和价值判断。

黛布拉博士认为,“与孩子分享性价值观,为孩子提供性教育,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快乐之一。”她在《从尿布到约会》一书中反复强调:“对孩子的性教育,需要及早、及时。”要“让孩子发现、懂得并欣赏身体与性的美好”。她强调:“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说出性器官的正确名称,若发生了与性器官有关的问题时,孩子能够准确表达,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施救。”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0-2岁、2-5岁、5-8岁、9岁以上)的性发育特征和身处的不同环境特点,她在《从尿布到约会》一书中提供了具体的性教育建议,“只要翻到属于您孩子的年龄段,准有您想知道的内容等着您阅读。”正如中国家庭教育专家闵乐夫先生所言,《从尿布到约会》不但解释了性“是什么”,还提供了“怎么办”等细节,堪称“家庭性教育实用范本”。

  “觉得(和孩子谈性或者性教育)不自在是正常的,不知道也没有关系;关键是积极回应,让孩子感觉到你愿意与他交流性话题,你在这方面是值得信赖的。”黛布拉博士说。(刘英团)


我要举报